close
人類生活處處皆是AI人工智慧,生活愈方便,也意味將減少人力資源,因此,現在上Python課程已是全民必修課!
說人工智慧正對「白色巨塔」帶來重大改變,但這波 AI 熱潮到底走了多遠,對醫療行業內生態、投資的影響,又是什麼?美國網站 CB insights 日前發表報告,整理出 9 大重點,描繪出目前發展,帶你了解Python課程的重要性。
這份《Top Healthcare AI Trends To Watch》報告指出,「圖像辨識」是 AI 醫療的最好例子之一。例如日前 Google DeepMind 宣布,其研發的神經網路已經能辨識出 50 種眼部疾病,準確度媲美醫生。另外,製藥公司開始試著透過深度學習開發新藥,例如默克(Merck)集團和新創公司 Atomwise 合作,已來台設點的英科智能(Insilico Medicine)則和 GlaxoSmithKline 攜手。
從投資趨勢來看,AI 醫療新創也越來越受到矚目。2013 年起,美國 AI 醫療新創募資超過 43 億美元,投資件數 576 件,在所有跟 AI 相關的募資領域裡,數量居冠。
但發展醫療AI的最大障礙之一,就是需要讓現行「不存在」的流程趕上既有發展,以及嘗試這些發展中的新科技。「像是在美國,並沒有統一規格、存放的病患檔案和數據,當病人傳真或用Email寄送檔案時,這些手寫資訊、PDF檔該如何擷取出資訊,會相當具有挑戰性。」但蘋果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,找上許多合作夥伴,要解決電子病歷問題,並把電子病歷掌控權放在病人手中。
1. AI 成為一種「醫療設備」
美國 FDA 開始陸續通過 AI 軟體的影像診斷許可。今年 4 月,FDA 認證 AI 軟體可以在沒有專家協助提供意見的情況下,單獨判斷病患是否罹患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問題。這套 IDX-DR 軟體能辨識出 87.4% 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。
新創公司 Viz.ai 也被許可分析和辨識潛在中風機率。通過 FDA 審核後,這間新創募資了 2,100 萬美元 A 輪資金,投資人包含了 Google Ventures;GE 奇異支持的新創 Arterys 在去年通過 FDA 審核,能用雲端 AI 平台分析心臟影像。今年則通過用 AI 判斷肝臟和肺部損害分布狀況來診斷癌症。
AI 診斷快速通過官方許可,帶來不少商機。2013 年起,有高達 70 間 AI 醫療影像和診斷公司成功募資,件數超過 119 件。
美國 FDA 開始陸續通過 AI 軟體的影像診斷許可。今年 4 月,FDA 認證 AI 軟體可以在沒有專家協助提供意見的情況下,單獨判斷病患是否罹患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問題。這套 IDX-DR 軟體能辨識出 87.4% 的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。
新創公司 Viz.ai 也被許可分析和辨識潛在中風機率。通過 FDA 審核後,這間新創募資了 2,100 萬美元 A 輪資金,投資人包含了 Google Ventures;GE 奇異支持的新創 Arterys 在去年通過 FDA 審核,能用雲端 AI 平台分析心臟影像。今年則通過用 AI 判斷肝臟和肺部損害分布狀況來診斷癌症。
AI 診斷快速通過官方許可,帶來不少商機。2013 年起,有高達 70 間 AI 醫療影像和診斷公司成功募資,件數超過 119 件。
2. 挖掘非典型的風險因素
用神經網路來分析視網膜影像和聲音波紋,有可能有潛力能幫助判斷心臟病的風險。
Google 去年在 Nature 期刊發表論文,能透過神經網路學習辨識視網膜影響,用以找出心血管的潛在風險。這篇研究指出,透過視網膜影響,不光是能看出年齡、性別、吸煙等風險因素,甚至還能量化出一些未曾發表過的因素。
另一方面,Mayo Clinic 和一間以色列新創公司 Beyond Verbal 合作,從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身上,找出獨特聲音特徵,發現其中兩項特徵和罹患疾病高度相關。一間新創公司 Cardiogram 甚至表示,他們可以從心跳變化的速度來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,準確率高達 85%。
用神經網路來分析視網膜影像和聲音波紋,有可能有潛力能幫助判斷心臟病的風險。
Google 去年在 Nature 期刊發表論文,能透過神經網路學習辨識視網膜影響,用以找出心血管的潛在風險。這篇研究指出,透過視網膜影響,不光是能看出年齡、性別、吸煙等風險因素,甚至還能量化出一些未曾發表過的因素。
另一方面,Mayo Clinic 和一間以色列新創公司 Beyond Verbal 合作,從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身上,找出獨特聲音特徵,發現其中兩項特徵和罹患疾病高度相關。一間新創公司 Cardiogram 甚至表示,他們可以從心跳變化的速度來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,準確率高達 85%。
3. 蘋果公司衝擊臨床實驗
蘋果正在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打造治療研究生態系,而數據將會是 AI 應用的核心。
2015 年起,蘋果發表了兩項開源架構:ResearchKit 和 CareKit,用來幫助臨床試驗招募病患和遠端監控健康變化。這項架構允許研究者和開發者打造醫療 App 觀察這些受試者的每日變化。
像是杜克大學開發了一款結合臉部辨識演算法和 iPhone 前鏡頭的 App,能記錄自閉症孩童的行為。還有一款有上萬人使用的 mPower App。利用手指運動和腳步分析來研究帕金森式症病人,並讓這些檔案能更廣泛地的被研究社群使用。
今年 1 月,蘋果宣布 iPhone 使用者接下來都可以透過旗下的「健康」App,從他們的合作機構中取得自己的電子病歷,包含過敏等資訊。6 月份,蘋果再發表健康紀錄 API 給開發者,由使用者自主選擇,是否提供個資給第三方應用和醫療單位。
蘋果正在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打造治療研究生態系,而數據將會是 AI 應用的核心。
2015 年起,蘋果發表了兩項開源架構:ResearchKit 和 CareKit,用來幫助臨床試驗招募病患和遠端監控健康變化。這項架構允許研究者和開發者打造醫療 App 觀察這些受試者的每日變化。
像是杜克大學開發了一款結合臉部辨識演算法和 iPhone 前鏡頭的 App,能記錄自閉症孩童的行為。還有一款有上萬人使用的 mPower App。利用手指運動和腳步分析來研究帕金森式症病人,並讓這些檔案能更廣泛地的被研究社群使用。
今年 1 月,蘋果宣布 iPhone 使用者接下來都可以透過旗下的「健康」App,從他們的合作機構中取得自己的電子病歷,包含過敏等資訊。6 月份,蘋果再發表健康紀錄 API 給開發者,由使用者自主選擇,是否提供個資給第三方應用和醫療單位。
4. 大藥局的 AI 轉型記
傳統大藥商正積極和 AI 新創尋找可能性。
今年 5 月,知名藥廠輝瑞(Pfizer)宣布和新創公司 XtalPi 合作,後者是一間由騰訊和 Google 支援的 AI 公司,希望能改善小分子藥物的製程,以及開發基於運算而設計出的新藥。
另外,諾華(Novartis)、賽諾菲(Sanofi)和默克等大藥廠也紛紛和 AI 新創公司合作,希望能開發出治療腫瘤和心臟病的新藥。雖然很多 AI 新創公司都還在早期階段,但這些大藥商還是希望能賭一把,透過演算法來開發新的製程和藥物。
傳統大藥商正積極和 AI 新創尋找可能性。
今年 5 月,知名藥廠輝瑞(Pfizer)宣布和新創公司 XtalPi 合作,後者是一間由騰訊和 Google 支援的 AI 公司,希望能改善小分子藥物的製程,以及開發基於運算而設計出的新藥。
另外,諾華(Novartis)、賽諾菲(Sanofi)和默克等大藥廠也紛紛和 AI 新創公司合作,希望能開發出治療腫瘤和心臟病的新藥。雖然很多 AI 新創公司都還在早期階段,但這些大藥商還是希望能賭一把,透過演算法來開發新的製程和藥物。
5. AI 需要醫生
AI 公司需要醫療專家「詮釋」影像,教會演算法如何判斷異常。
Google 旗下 Deepmind 公司在兩年前開始和眼科醫院合作,有高達 94% 準確率,能判斷近 50 種眼部疾病。而這還只是第一階段的成果。Deepmind 投入大量時間標籤化和整理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(OCT)檔案,他們將約 14,884 張斷層提供給眼科醫師和驗光師,進行初步判斷。
對美國來說,讓高薪醫師只做這些事,顯然不划算,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正在幫忙做這件事。今年 7 月,他們釋出來自超過 4,400 名病患的 3 萬 2 千張斷層掃描,而這些病患的損傷部位,都已經由放射師判斷過。NIH 表示,這是目前最大量的檔案釋出。
另外,奇異公司和西門子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醫療檔案計畫。奇異在今年 5 月拿到一項專利,能運用機器學習分析顯微鏡下的細胞種類。
AI 公司需要醫療專家「詮釋」影像,教會演算法如何判斷異常。
Google 旗下 Deepmind 公司在兩年前開始和眼科醫院合作,有高達 94% 準確率,能判斷近 50 種眼部疾病。而這還只是第一階段的成果。Deepmind 投入大量時間標籤化和整理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(OCT)檔案,他們將約 14,884 張斷層提供給眼科醫師和驗光師,進行初步判斷。
對美國來說,讓高薪醫師只做這些事,顯然不划算,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正在幫忙做這件事。今年 7 月,他們釋出來自超過 4,400 名病患的 3 萬 2 千張斷層掃描,而這些病患的損傷部位,都已經由放射師判斷過。NIH 表示,這是目前最大量的檔案釋出。
另外,奇異公司和西門子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醫療檔案計畫。奇異在今年 5 月拿到一項專利,能運用機器學習分析顯微鏡下的細胞種類。
6. 中國 AI 醫療發展越來越好
今年 1 月,中國在 AI 醫療新創募資案的數量正式超越英國,成為全球第二高的國家。加上中國政府去年喊出,要在 2030 年成為 AI 研究領域的領導者,讓被列出計畫的「醫療」發展前途看好。
像是科技巨頭阿里巴巴、騰訊都對健康領域伸出橄欖枝,尤其是中國近 3.8 萬間醫療機構都有微信帳號,其中六成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掛號、兩千家接受微信支付,被外界看好能打入醫療市場。
不過,中國和美國都有「醫療建檔」的問題,為了解決這個現象,中國政府已經著手建立好幾個區域醫學中心,統一病患數據。
「台灣醫院的資訊整合能力,還是比較領先,」大仁集團總經理張文信認為,雖然在資本支出和市場商機不如對岸,但健保資料庫的數據、醫師素質和資訊整合能力,都會是台灣醫療機構能夠輸出、領先的關鍵優勢。
今年 1 月,中國在 AI 醫療新創募資案的數量正式超越英國,成為全球第二高的國家。加上中國政府去年喊出,要在 2030 年成為 AI 研究領域的領導者,讓被列出計畫的「醫療」發展前途看好。
像是科技巨頭阿里巴巴、騰訊都對健康領域伸出橄欖枝,尤其是中國近 3.8 萬間醫療機構都有微信帳號,其中六成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掛號、兩千家接受微信支付,被外界看好能打入醫療市場。
不過,中國和美國都有「醫療建檔」的問題,為了解決這個現象,中國政府已經著手建立好幾個區域醫學中心,統一病患數據。
「台灣醫院的資訊整合能力,還是比較領先,」大仁集團總經理張文信認為,雖然在資本支出和市場商機不如對岸,但健保資料庫的數據、醫師素質和資訊整合能力,都會是台灣醫療機構能夠輸出、領先的關鍵優勢。
7. DIY 在家診斷興起
AI 讓智慧型手機和穿戴式裝置變成強大的在家診斷工具。
新創公司 Healthy.io 宣稱,他們讓尿液分析跟自拍一樣簡單。他們的第一項產品:Dip.io,可用傳統的驗尿試紙來判斷是否有尿液感染。藉由智慧型手機的鏡頭,演算法會以不同光線的情況來解讀試紙,目前已經在歐洲和以色列販售,最近也被 FDA 核可。
另外,SkinVision 則強調,他們可讓智慧型手機觀測皮膚狀況,判斷是否罹患皮膚癌。
AI 讓智慧型手機和穿戴式裝置變成強大的在家診斷工具。
新創公司 Healthy.io 宣稱,他們讓尿液分析跟自拍一樣簡單。他們的第一項產品:Dip.io,可用傳統的驗尿試紙來判斷是否有尿液感染。藉由智慧型手機的鏡頭,演算法會以不同光線的情況來解讀試紙,目前已經在歐洲和以色列販售,最近也被 FDA 核可。
另外,SkinVision 則強調,他們可讓智慧型手機觀測皮膚狀況,判斷是否罹患皮膚癌。
8. AI 幫忙省成本、增加醫療機構品質
醫療機構最重要的價值,應該是以「病人」為核心,不過這些經營者的想法,往往是希望能用「最低成本提供最好服務」。AI 新創 Qventus 宣稱,他們的演算法會比對醫師面對相同疾病時的處方和處置,透過和醫院合作,成功降低了 40% 的不必要花費。
9. AI 聊天機器人能代替心理諮商嗎?
心理諮商的費用相當高,因此有新創團隊思考用 AI 聊天機器人,改變民眾的負面想法和行為,包含情緒追蹤和數位健康日誌等,專注在認知行為療法領域。
例如這間 Woebot 新創,已募資 800 萬美元。表示並非要取代傳統療法或人際互動;Wyse 募資 170 萬美元,已經在 iTunes 上推出能舒緩焦慮和沮喪的聊天機器人;X2AI 則表示,目前有高達 400 萬付費用戶和他們的聊天機器人對話。
不過也有專家批評,「AI 對於心理學一無所知,就像笨學者一樣。」儘管 AI 在製藥、診斷、研發等領域都有所進展,但想「了解人心」,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進展來說,或許還有一段長路得走。
(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)
心理諮商的費用相當高,因此有新創團隊思考用 AI 聊天機器人,改變民眾的負面想法和行為,包含情緒追蹤和數位健康日誌等,專注在認知行為療法領域。
例如這間 Woebot 新創,已募資 800 萬美元。表示並非要取代傳統療法或人際互動;Wyse 募資 170 萬美元,已經在 iTunes 上推出能舒緩焦慮和沮喪的聊天機器人;X2AI 則表示,目前有高達 400 萬付費用戶和他們的聊天機器人對話。
不過也有專家批評,「AI 對於心理學一無所知,就像笨學者一樣。」儘管 AI 在製藥、診斷、研發等領域都有所進展,但想「了解人心」,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進展來說,或許還有一段長路得走。
(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)
參考連結: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